大元奉圣州新建永昌观碑铭(并序)
元•王 恽
元贵族入主中原之后,对于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以达到“因其俗而柔其人”的统治目的。虽然蒙古萨满教在蒙古宫廷和民间仍占支配地位,但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可以自由传教,僧人、道士、伊斯兰教答失蛮(经师、学者)、也里可温(基督教)大师同样享受免除赋役的特权。因此,有元一代,各种宗教相互交叉,各民族文化相互冲击、融合,构成了元代的多元文化奇观。
《大元奉圣州新建永昌观碑铭(并序)》一文,选自《秋涧先生大全文集》。详细记载了永昌观兴建始末,其中反映出全真道盛衰演变的历史足迹,也表达了驱邪扶正、去伪存真、发展道教的独到见解。
王恽(1227~1304年),元代诗文家、词人。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官至翰林学士,加通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他为人方正,颇有才干,为一代名臣。工诗善文,词曲以小令见长。著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
奉圣[1],本秦上谷郡地,唐始立新州。石晋割赂于辽,更今名。亡金升武定军节度。今虽为州,当两都往来之冲[2],其地望尤重于昔。云山环抱,川流交贯,树艺茂盛,有中土清淑之美。风俗雄硕,乐施而好善,盖燕云习尚、气义而然也。
据治城东南里许,有道观曰“永昌[3]”。其肇祖寂然子张志玄,隐微世,居河东之孟门县。越自髫龀[4]歆挹真风[5],从平水[6]景炼师为全真学。既长《正一法箓》[7],亦称精究。贞佑[8]南迁,所在俶扰[9],闻长春丘公[10]应聘龙庭,师喟然叹曰:“天道在北,吾将远游云朔[11],庶有遇合[12],聿隆道纪[13]。”至永兴之清乐乡[14],爱其山水幽胜,遂结庐而居,凝神坐环,志趣叵测[15]。谒浆之家[16]咸异之,曰:“彼其中必有所得,岂徒然哉?”由是风动一方,日奉香火罗拜庵前,间有请,必恍然开悟。乃相与选胜[17],得独山中水头地,起建琳宇,处师为上宾,榜曰“迎仙”,尊显[18]之也。师佩上清三洞灵章[19],主盟武定者几廿载[20],前后化度门人甚众。惟吴、张、卢三法师得其要妙[21],而吴在伯仲为最。寂然谢世,藏于南化台。
吴,号通玄子,气宇魁伟,志行诚笃[22],体含妙用,动达玄机。寂然师知为受道器[23],常勉之曰:“汝举止异常,言论卓荦[24],通文辞,知医药,恐鸾翔鶴翥[25],终非草野间物[26]。”寂然既终,行缘城市,人或参扣,诵答如流。有“一钵千家饭,浑身百衲衣。心如江月朗,情似野云飞”之句。其玄怀洞彻[27]如此,加以符水疗疾,隐痛随愈,众惊异,以有道目之。达官豪右共来敬礼,至有得望其风采而为幸者。阖境尊信法缘和合[28],遂易金刘大监[29]別墅为栖真所[30]。中有亭,崇台层檐,为一境伟制。即改亭为殿,奉三清睟容[31],下逮斋、厨、库、廪[32],以次修举,署曰“永昌”,与“迎仙”为上下院。自是,徒众云集。檀越[33]之家設醮筵而徼福[34],求符药而济灾。屯者憧憧而来,曾无虚日。钟磬之声隐然[35]闻市肆间,永昌琳馆[36]为一方名胜,道俗归依之所矣。通玄仙去,宁神于永昌之南,以后事付上足[37]弟子虞法师。师行业修洁[38],和光同尘[39],心存济度[40]。多蒙药惠,广治遗缺。而扩之规为[41],始克完具,以推择充玄门道录[42]。虞寂,陪师侧,其徒崔志善踵而增饰之。崔没,卢法师以道录来住持焉。传之门人李道素。道素姿朴实,惟恐遏逸[43]前光。内则起废寮舍[44],外则增置田圃,朝夕斋戒,载勤颂祷[45]。望髙羽流[46],擢判管内道门事。乃惴惴不遑[47]曰:“向上师真刳心劳神,披荆榛、掇瓦砾,铺敦[48]教基,吾辈何有坐享其安?”惟是刻石纪行,俾见兴建本末,庶垂不朽。来丐铭,予以“道不同不相为谋”牢让[49]者。再请益坚,乃酌取大方家见于吾儒之纪载者,论次而铭之后世。
所谓道家者流,盖古淡逸清洁之士矣。岩居而涧饮,草衣而木食。节欲以清心,修己而应物。不为轩裳所羁,不为荣利所怵,自放于方之外。其高情远韵,凌烟霞而薄云月,诚有不可企及者。自汉以降,处士素隐,方士诞夸。飞身炼化之术,祭醮禳禁之科,皆属之道家。稽之于古事亦多矣。徇末以遗其本,淩迟[50]至于宣和[51]极矣。否极则变[52],于是全真之教兴焉。渊静[53]而笃行,翕然从之,寔[54]繁有徒。其特达者,各牗日名其家口。寂然师弟弘衍慱济教行善[55],此是也。耕田凿井,自食其力,垂慈[56]接物,以期善俗[57],不知诞幻之说为何事。敦纯朴素,有古逸民[58]之遗风焉。而又淑授得人,显益斯在,是可书。
定安之白云观卢法師建永兴之观、张法师建兴永昌,同一法眷[59]也。
铭曰:
道之大原[60],玄文五千[61]。慈俭不争,清静自然。
辞固奋激,至理无边。修道谓教,由是之焉。
全真为学,本乎善渊。返纯还朴,复太古[62]前。
究其源委,岂摈蹄筌[63]。寂然出世,私淑其传。
云朔俗劲,闻善易迁。坐环感化,孰分后先?
倾心信向,克兴大缘。绝尘而下,复得通玄。
化行城府,重阐法筵。一时景仰,道价翩翩。
香火奔走,先业昭宣。燕处有室,耕凿有田。
遗我后人,基绪绵绵。门人继承,持守拳拳。
光和有例,刻铭瑶镌。流光遗照,何千百年?
【注释】
[1]奉圣:即奉圣州。元奉圣州,即今涿鹿县。
[2]两都往来之冲:两都,元大都(今北京)、元上都(今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
旗)。冲,重要的地方。
[3]永昌:永昌观,位于涿鹿城东南郊苑庄附近。今无存。
[4]髫龀:tiáo chèn,幼年。
[5]歆挹真风:喜爱羡慕淳朴的风尚。歆,xīn,喜爱,羡慕。挹,古通“揖”,作揖,表示崇敬。
[6]平水:古河流名称,发源于吕梁山脉东麓平山脚下的龙子祠泉。
[7]正一法箓:即《正一盟威法箓》,它是南北朝以来正一天师门下法箓的总汇集,又称《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太为最大、最高者,上是指太上老君,三指天、地、人三才,五为黄中总数,元精固守。《正一法箓》始自张道陵,经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整理,使法箓适用于道教各派的传薪、斋醮活动。
[8]贞佑:金宣宗年号,即1213~1216年。
[9]所在俶扰:生活的地方动乱。俶,chù,开始。
[10]长春丘公:丘处机(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
[11]云朔:指北方。云,云州。朔,朔州。
[12]遇合:相遇而彼此投合。
[13]聿隆道纪:振兴道教。聿隆,兴盛。道纪,道家认识世界的方法,文中指道教。
[14]永兴之清乐乡:古涿鹿县为州治,下领四县:永兴、矾山、龙门、怀安。清乐乡,在今涿鹿城关镇郝家坡村附近。
[15]凝神坐环,志趣叵测:聚精会神地打坐,知趣不可推测。
[16]谒浆之家:文中指小户人家。谒浆,乞求茶水。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唐崔护尝于清明出游,酒渴求饮,遇一女子,仿佛有情。来岁清明,崔有往寻之,则门扃无人,因题诗于左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7]乃相与选胜:于是一起选择个好地方。
[18]尊显:致人于尊贵显赫的地位。
[19]师佩上清三洞灵章:上清三洞,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灵章,指道教的经典、符箓。
[20]主盟武定者几廿载:在武定作为盟主几近二十年。
[21]要妙:精深微妙。
[22]志行诚笃:思想行为诚实忠厚。
[23]器:才干,才能。
[24]卓荦:卓越,突出。
[25]鸾翔鶴翥:鸾鸟盘旋,仙鹤高飞。比喻才能突出。鸾,传说中的神鸟。翔,盘旋而飞。翥,高飞。
[26]草野间物:荒草野间的事物。喻指凡俗之人。
[27]玄怀洞彻:思想深奥,通达事理。
[28]法缘和合:法缘,佛教语。谓一切法皆由因缘而生,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和合,指和谐、和平、祥和。
[29]大监:官名。
[30]栖真所:栖真,道家谓存养真性,返其本元。道家人修道的处所。
[31]三清睟容:三清,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睟容,温和慈祥的容貌。睟,suì。
[32]下逮斋、厨、库、廪:逮,到。斋,专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的屋子。廪,粮仓。
[33]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
[34]醮筵而徼福:醮筵,道士祭神的坛场。徼福,求福。
[35]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
[36]琳馆:仙宫。对宫殿、道院的美称。
[37]上足:高足。对徒弟的美称。
[38]行业修洁:指修持高尚纯洁。
[39]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态度处世。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
[40]济度:用道法救济众生脱离苦海。
[41]扩之规为:扩大永昌观的规模。
[42]玄门道录:道录院,掌道教事务。
[43]遏逸:掩盖和丢弃。
[44]寮舍:房舍。亦特指僧舍。
[45]载勤颂祷:勤于赞美祝福。载,用于句首,无实义。
[46]望高羽流:在同道中声望很高。羽流,指道士,也作“羽客”。
[47]惴惴不遑:常常内心不安。遑,闲暇
[48]铺敦:扩展与加厚。敦,堆、加。
[49]牢让:坚持推辞。
[50]淩迟:衰退,衰败。
[51]宣和: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宣和这个年号一共七年,即1119~1125年。
[52]否极则变: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否,pǐ,不好、坏、恶。
[53]渊静:性情沉静恬淡。
[54]寔:通“实”,确实、实在。
[55]济教行善:拯救道教做善事。
[56]垂慈:传递慈爱。
[57]善俗:改良风俗。
[58]古逸民: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
[59]法眷:指同门修行的道友。
[60]大原:源头。
[61]玄文五千:五千字的《道德经》。
[62]太古:远古。
[63]蹄筌: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是说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
【译文】
奉圣州,原本是秦朝时上谷郡的地域,唐代开始立为新州。五代时,晋石敬瑭把奉圣州割送给辽国,改为现在奉圣州的名称。元兵灭金后,这里升为武定军节度。如今,虽然降级为州,却正好处于两都往来要地,它的地理位置比以前还重要。这里远山环抱,河流交汇,树木茂盛,有中原地区清和秀丽的美。风俗雄健豪放,人们乐意施舍、爱做善事。大概是燕云之地的社会风尚、气节道义形成的。
在奉圣州城东南一里左右,有座道观叫“永昌”。此座道观最初建立人寂然子张志玄,是世间隐者,居住在黄河东的孟门县。他从小喜爱羡慕淳朴的风尚,师从平水的景炼学习全真教。既擅长《正一法箓》,也称得上精通研究。贞佑南迁,生活的地方动乱不安。听说长春子丘处机应聘朝廷,张志玄长叹说:“天道在北边,我将远游北方,如果有巧遇,我会使道教兴盛。”他到了永兴县的清乐乡,喜欢这里山水优美的胜景,就建造屋子居住下来。聚精会神地打坐,志趣不可推测。这里的人家都对此感到诧异,猜测说:“他在那里一定有所收获,否则,哪里会无缘无故这样做呢?”从此在此地有了广泛影响,每天到他的屋前捧着香火围绕着下拜,间或有人请他(布法),就一定会恍然开悟。于是一起选择个好地方,找到了山中有水源的空地,起建道舍,奉志玄法师为上宾,悬挂匾额叫做“迎仙”,使它尊贵显赫。志玄法师通玄达妙,称得上是道教经典、符箓的权威,在武定作为盟主几近二十年,前后化度很多门人,只有吴、张、卢三位法师得到了他精深微妙的真传,吴法师在他们当中最出色。寂然子离世后,埋葬在南化台。
吴法师,号通玄子,气宇轩昂,体格壮大,思想行为诚实忠厚,体悟道法神妙的作用,通达其中奥妙的道理。寂然子知道他有受道的才干,常勉励他说“你举止非凡,言论超群;精通文章,了解医药,应该是才能突出,最终不是普通人物。”寂然子离世后,吴法师行走化缘到城区闹市,有人向他扣问,他回答得很流畅。典型的有“一钵千家饭,浑身百衲衣。心似江月朗,情如野云飞”的诗句。他思想深奥、通达事理达到如此程度,再加上用符水治疗疾病,隐痛随之痊愈,大家惊异,把他当做有道术的人来看待。达官豪绅有地位的人都来敬献礼品,以至于有把能看到吴法师的风采当做是荣幸的人。全州境内的人都相信法缘巧合,就交换金人刘大监的别墅做修道的处所。这幢别墅中建有一座大亭子,高高的台子、重叠的屋檐,是这一境内宏伟的建筑。就把亭子改造为大殿,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天尊。下到斋屋、厨房、库房、粮仓,依次修缮,署名为“永昌”,与“迎仙”称为上下院。从此,徒众云集。信众家中设下道场求福,祈求符药救济灾年。聚集的民众来往不绝,竟然没有一天是空闲之日。在市井能隐隐约约听到钟磬的声音,永昌道观成为一方名胜,是道家、俗家皈依的地方了。
通玄子去世后,葬在永昌观南,把后事托付给高徒虞法师。虞法师修持高尚纯洁,与世无争平和处世,有着救济众生的心怀。民众多蒙受他的救治恩惠,更广泛地整治遗漏缺失。扩大永昌观的规模,使永昌观的设施终于完备了,因此他被推举选拔进入道录,掌管道观事务。虞法师去世后,葬在通玄子旁边,他的徒弟崔志善紧跟着增加永昌观的装饰。崔志善死后,卢法师以道录身份来做住持,又传给门人李道素。李道素资质朴实,担心掩盖和丢弃前辈的荣光,观内起建已废的房舍,观外增置田地,早晚斋戒,勤于颂祷。在道士中声望很高,被提拔委派管理观内事务。于是常常忧愁担心地说:“先辈法师真是费心劳神,砍伐杂草,拾掇瓦砾,扩展和加厚了教事根基,我们怎么能够安心坐享其成呢?”因此,希望在石头上刻记永昌观的建造经历,希望看到道观兴建的原本始末,以求永垂不朽。李道素来请我写铭记,我以“道不同不相为谋”坚决推辞。第二次来请求的态度更加坚定,我于是斟酌儒家大方家的记载,依照次序写下来使后世人记住。
所谓道家,大概是指古代淡逸高洁的人。他们住居岩洞、渴饮涧水,穿着草衣吃食植物。节制欲望使心中清净,修养自己使适应万物。不被高屋美裳所羁绊,不为荣华利禄所担忧,把自己放置于世俗之外。他们情趣高雅韵调深远,身心凌冲烟雾霞光、迫近云天月亮,的确有常人不可企及的方面。可是,从汉朝以来,处士一心探求隐微奥秘的道理,方士的言词夸大虚妄、不合实际。身体腾空飞行、炼丹化药成仙的法术,祭祀神灵、祈禳禁咒之类,都属于道家。在古代这类记载很多。他们寻求末节却遗失了本源,道家的衰败到了宋朝宣和年间达到了极点。坏运气到了头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全真教开始兴盛起来。如今,道士们性情沉静恬淡,行为淳厚,纯正踏实,许多人投身道教,确实是教徒众多。那些特别兴盛的,各个道院天天都在上报他们新增的信徒。寂然子的师弟弘衍忧愁不安,极力拯救道教做善事,正在这个时候。道家耕田凿井,自食其力,待人接物传递慈爱,以此希望改良风俗,不知道荒诞虚幻的言论是什么。敦厚纯净生活朴素,有古代隐居避世者的遗风。而且又传授得人,在这些方面更加显现出来,这些值得写下来。
安定的白云观卢法师兴建永兴观、张法师兴建永昌观,他们是同门修行的道友。
碑铭说:
道之大原,玄文五千。慈俭不争,清静自然。
辞固奋激,至理无边。修道谓教,由是之焉。
全真为学,本乎善渊。返纯还朴,复太古前。
究其源委,岂摈蹄筌。寂然出世,私淑其传。
云朔俗劲,闻善易迁。坐环感化,孰分后先?
倾心信向,克兴大缘。绝尘而下,复得通玄。
化行城府,重阐法筵。一时景仰,道价翩翩。
香火奔走,先业昭宣。燕处有室,耕凿有田。
遗我后人,基绪绵绵。门人继承,持守拳拳。
光和有例,刻铭瑶镌。流光遗照,何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