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考
明末清初•顾炎武
或问:“春秋战国之时,燕未置郡上谷,为何?”曰:“楼烦[1]据之也。”“何知?”曰:“穆王[2]之伐犬戎也,荒服[3]不至,各相雄长往往兼并。其最强大者,则山戎、东胡、楼烦、林胡四部而已。山戎最东,在燕北。东胡稍西,在燕西北。楼烦、林胡又西,在晋北。齐桓伐山戎[4]至于孤竹,燕人始有宁宇。赵武灵[5]会[6]楼烦、斥林胡,而开云中、九原、雁门之地。燕昭用秦开[7]走林胡,而开上谷之地,于是始置郡。则未置郡之前,上谷为楼烦据,明矣。”曰:“黄帝不都涿鹿乎?”曰:“都。”曰:“都,奚近胡也?”曰:“黄帝之时幅员最广。其都涿鹿也,犹为宅。夫东止于海,南不踰湘,非极西北何以称广?《诗》、《书》称:治化首轩辕。方术家有乘云车御龙诸说。故知黄帝之时,西北之国,执玉帛[8]者众矣!夫舜禹之际也,而三苗[9]负其固;成康之衰也,而玁狁[10]肆其毒[11]。久矣!荒服之难服也。降至穆王,弃德观兵[12],穷欲以逞,由是树惇[13]之性离,终王之职废。历年吞并,四部遂强。”
古人曰:“德隆后服,德洿[14]先叛。”是之谓乎?
嗟夫,西北诸戎,先王所建,以为荒服者也。熏陶未久,渐及凉德[15],由是中州不幸而遭其侵轶之患。彼亦不幸而不观夫礼义之俗,不亦重可伤哉?不然,则周室既衰,夷狄渐炽,薄伐[16]不修,异类难剥。若黄帝所逐之荤粥[17]者来据斯土,其部落有山戎、东胡、林胡之称也。然则兹土也,黄帝而后,燕秦而前,已沦异类,为一大变矣!于是武灵胡服,而云中乃开;昭王用间,而上谷始置。千载而下,要当知所慎也。
【题解】
本文节选自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的《驭戎论》,名叫《上谷考》。上谷郡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山俯视中原,东扼居庸关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水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涿鹿县、怀来县、宣化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市延庆县等地。《汉书•地理志》载:上谷郡治在沮阳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三》“清夷水记事”中载:“清夷水(即妫水)东南流迳沮阳城,秦始皇上谷郡治所也”;“涿鹿(即今涿鹿矾山)东北至上谷城六十里”。《水经注》的记述从多方位点明了沮阳城的地理位置。而根据考古调查表明,今怀来县大古城村北的古城遗址就是秦汉时期上谷郡治所在地。辑录本篇文章并在此详考上谷郡所在,意图在于确定古涿鹿县所在,从而确定炎、黄、蚩三大华夏人文始祖征战融合之地所在。
顾炎武(1613~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学术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曾参加抗清斗争,后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他一反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玄学,而强调客观的调查研究,开一代新风,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注释】
[1]楼烦:是北狄的一支。
[2]穆王:指周穆王。周穆王在位期间,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与周朝时有冲突。穆王考虑西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穆王不听,于穆王十二年(前965年)十月,亲自统领大军向北巡狩,大臣毛公班、共公利、逄公固帅跟从出征,讨伐犬戎获胜。十七年(前960年),穆王统领周军再次西征犬戎至昆仑丘,俘虏犬戎五王东归。同年八月,迁犬戎至太原定居。
[3]荒服:西周初,依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封为甸、侯、宾、要、荒五服。服即服事天子之国。《荀子•正论篇》:“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国语•周语》也有同样的记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意即国都四周每五百里为一个区域,两千里以外地域称作荒服,最为偏远。
[4]齐桓伐山戎: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
[5]赵武灵:即赵武灵王(公元前34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赵肃侯之子,赵国的第六代国君。胡服骑射改革的实施者。
[6]会:会猎,比喻两方发生战争。
[7]秦开:战国时代燕国将领。燕昭王时期,燕将秦开被派到东胡作人质,后深得胡人信任,也熟悉东胡内部的情况。燕昭王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后于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又曾渡过辽水进攻箕子朝鲜,直达满番汗(今鸭绿江)为止,据有辽宁全境。并开辟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筑燕长城。《史记•匈奴传》有其事迹。秦舞阳是秦开之孙。
[8]玉帛:玉器和丝织品。在古代与“干戈”相对,是和平共处或共尊天子的象征。
[9]三苗:古国名。《书•舜典》:“窜~~于三危 。”孔传:“~~,国
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史记•五帝纪》:“~~在江淮 、荆州数为乱。” 张守节正义:“吴起曰:‘~~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之地也。”
[10]玁狁:xiǎn yǔn,即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诗•小雅•采
薇》:“靡室靡家,~~之故。”毛传:“~~,北狄也。”郑玄笺:“北狄,今匈奴也。”元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獯鬻~~,逐代易名;单于可汗,随时称号。”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早到过中原,五胡来过了,蒙古也来过了。”
[11]肆毒:任意残杀和迫害。
[12]观兵:显示兵力。《左传•宣公十二年》:“~~以威诸侯。”明代宋濂《卢龙清隐记》:“不以清为清,不以名为名,是则无所不名。可以治国,可以~~,可以修身,可以延龄。”
[13]树惇:谓立性敦厚。
[14]洿:wū ,古通污,玷污。
[15]凉德:薄德,少德。
[16]薄伐:征伐;讨伐。
[17]荤粥:xūn yù,又称獯鬻,即匈奴。
【译文】
有人问:“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并未设置上谷郡,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当时上谷郡被楼烦国占据。”“你怎么知道呢?”回答说:“周穆王西征犬戎后,边远的戎夷人不再来镐京进贡、朝拜,各部族间常常争霸兼并。其中最强大的,属山戎、东胡、楼烦、林胡四个部落。山戎最靠东,在燕山北部。东胡稍微偏西,在燕山西北。楼烦、林胡又靠西一些,在晋国北部。齐桓公讨伐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国人才有了安定的社会。赵武灵王攻破楼烦、击退林胡,开辟了云中、九原、雁门等地区。燕昭王任用大将秦开使林胡败退,从而开辟了上谷地区,在这里开始设郡。所以在没有设郡之前,上谷被楼烦占据,便是很明白的事了。”问:“轩辕黄帝不是在涿鹿建都的吗?”回答说:“是。”问:“黄帝建都,为什么要靠近胡地呢?”回答说:“轩辕黄帝的时候幅员最广。黄帝定都涿鹿,就如同建起家宅。东到大海,南不超过潇湘,不到最西最北处怎么能说面积广袤呢?《诗经》、《尚书》上说:教化人民首推轩辕黄帝。方术家又有乘云车驾御龙等说法。因此得知黄帝的时代,西北各部落,执献玉帛共尊黄帝为盟主的有很多!虞舜和夏禹的时候,三苗国依仗地势险阻而不臣服;西周康王衰败的时候,北方少数民族玁狁部落趁机掠杀人民。这种状况为时很久了!这是因为边远的部落很难降服啊。到周穆王时期,抛弃德政,张扬武力,放纵欲望,因此逐渐背离淳厚的秉性,最终周王室的法纪废弛。经过历年吞并,山戎、东胡、楼烦、林胡四个部落便渐渐强大起来。”
古人说:“德高然后服人,德污众叛亲离。”说的就是这类事吧?
唉,西北各戎夷部落,是先王所建的,一直把他们当作纳贡的最偏远的部落。对他们的熏陶为时不长,渐渐发展到薄德不服,因此中原一带不幸多次遭到戎夷的侵犯袭击。而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也不幸,没能学到中原的礼仪和道义,不是更令人悲哀吗?即使不是这样,那周王室已经衰败,各少数民族又逐渐兴盛,如果不对其征伐,戎夷就难以消灭。像黄帝所驱逐的匈奴人来据有这片区域,这些部落就有所说的山戎、东胡、林胡等。既然如此,那么这片地域,黄帝会盟之后,燕国、秦国占领之前,已沦为戎夷的地盘,这已是一大变故了!于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开辟了云中等郡;燕昭王使用计策,而始设上谷郡。尽管往事越千年了,也应当有所谨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