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情集序

首页    古蕴涿鹿    史籍记传    陶情集序

杨养正
 

       生死一道也,穷达[1]一致也,哀乐一性也。知其出于一而归于一,亦何有而已矣?何言之悲郁、怡愉之来情也乎哉?而生于性。然人之有是二者[2],每因乎穷达之际,而寄乎生死之间。及其穷达既为固然,生死亦属常数,安所用吾哀乐者乎?予故曰:“生死一道也,穷达一致也,哀乐一性也。”知乎此,则是书也,可得而言矣!
       请[3]概论之。首取《庄子》,高玩世也;继载史迁[4],尊雄文也。次取战国诸策,所以尽文章之致;爰及楚词诸篇,所以吊忠愤之哀。下此而怡情宕性之编,借古人以徇吾意。间取一二而论之:晋魏名篇,如仙风之来海上;六朝佳制,如天花之落空中。王逸少清思绝响,江文通匠心高调。孔明三代以下孤忠,《出师表》贯金石而泣鬼神;云长千年大节,《辞曹书》挟风霜而昭日月。英雄所负略同。对于登坛之日与计于隆中之年,若合符节。然而成败之数、幸不幸之间三致叹焉!贾生[5]生孝文之世,而言之过切,亦伤忠已。使生乱世之末流,当何以痛哭哉?至如孔北海乱世名流,陶靖节高人深致,其于文也,爽而雄[6]、疏而达[7]各如其人。然而出处进退之际,明哲保身之机,有迳庭[8]焉,令人不得不首肯五柳先生也。若夫《绝交论》之激烈,《吊战场》之凄惋,《报孙会宗》之慷慨寄愤,《报任少卿》之宛转含悲,读者心气难平。得李康《运命论》,庶可以霁眉矣乎!文信国[9]杀身成仁,谢叠山[10]从容就义,仅见于正气一歌,却聘一牍千古如生矣。岳武穆而下,陆秀夫而上,文辞不少,概见何耶?武氏[11]诛于骆宾王之檄,秦桧斩于胡澹庵之文,风雷在笔,日月在怀矣。古今来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也。其间隐逸之清旷也,羁旅之穷愁也。借景物以见情,托篇翰以寓意,固山家[12]之饮食、骚人之性情耳矣,安可一日离此哉?唐宋大家剽莫如韩,茜莫如柳。于韩,宁但《送穷》诸作数十篇;于柳,宁但《钴鉧潭》诸记数十首而已。亦曰:取与吾集之相宜者,以见其露冷月清之思、雕镂物态之致而已。其余,另为别集可也。不然,将杨雄《法言》、宣公奏议,诸子恢诡怪谲之文,宋儒天人性命之书,宁可以同函而并集之哉?
       噫,以吾所取诸君子之文约略言矣,孰有如英英挺秀于峨嵋剑峡间者乎?或曰文中之仙,或曰眉山之秀,或曰得于禅宗之妙悟,或曰精于南海之摧折,非子瞻[13]其谁能之?吾取其首《大悲阁》、终《赤壁赋》,合三十二首,遥与开卷之《庄子》相应。其他入《四家集》中矣。统而类之,为二十一卷,记篇五百五十有七,命之曰《陶情集》。是耶?否耶?然后游山水则读之,见夫层崖飞瀑尽是天机,花咲[14]虫鸣都通妙悟,谓参禅可也。风清夜浅、月白星稀则读之,见夫长天万里,荡我清思;河汉高明,引我虚境,谓兴骚可也。郁陶悲壮、酣醉无聊则读之,见夫瑰琦磊落,风游物化;金相玉质,电谢波流,谓消愤可也。且也,志隐逸,则开卷有绝尘遗世之思;志放达,则开卷有忘形去智之乐;志玄悟,则开卷有天动神行之机。迨至风雨晦明之状,江海云物之奇,清风明月之长怀,流水高山之静致,莫不抚编各得展转迎怀,可谓取之无穷、用之不尽者也。嗟乎!诸君子以嵚崎历落[15]之致、极天蟠地之才、龙飞凤翥之思、抑郁无聊之气发为文章,而吾一以慷慨悲歌之志应之。然后,诸君子之思致韵响,出而与吾抚掌击节于纸上,入而与吾长歌浩叹于胸中,而吾集以成。及其霞思静、骚意敛,则吾与诸君子焕然雾除而霍然云消。虽吾不自知其谓何,而况乎古人之文乎?则亦既入炉烟而散,入烛光而化矣。乃始大悟曰:“生死一道也,穷达一致也,哀乐一性也,知其出于一而归于一。”曩[16]之所谓嵚崎历落、抑郁无聊,亦何有而已矣?推是说也,今日之集,亦多事尔。他日尚有某某集者,始事而未成,傥[17]成矣,亦作如是观[18]可矣!

 

【题解】
       《陶情集》是杨养正编辑的文集。集子中收集了从先秦至宋代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及文臣武将的代表作品。全书共21卷,总计557篇文章。
       此文是作者为该集子所作的序。序中申明了编辑的初衷和选录的原则,也简介了该集子的规制。对集子中文章的取舍,流露出作者的好恶褒贬的感情倾向。而首尾的阐释,又反映出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犹疑矛盾的心态。

 

【注释】
[1]穷达:困顿与显达。
[2]二者:指前述“情”和“性”。
[3]请:请让我。客气的说法。
[4]史迁:司马迁的《史记》。
[5]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6]爽而雄:言辞激烈而锋利。此语对应孔北海而言。孔北海,即孔融,东汉文学家。
[7]疏而达:性情疏朗而达观。此语对应陶靖节而言。陶靖节,即陶渊明,东晋人,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桃花源记》被历代传诵不息,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8]迳庭:比喻相距甚远或有差距。宣颖曰:“迳,门外路;庭,堂外地。”成语有“大相径庭”。“迳”同“径”。
[9]文信国:文天祥(1236~1282年),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状元。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元兵南侵、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其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文山全集》等,流传后世的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10]谢叠山:谢枋得(1226~1289年),名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省弋阳县周潭乡人,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在中国历史上,和爱国英雄文天祥并誉。他一生志节耿耿,贫贱不移,坚贞不屈。南宋末年,不惜倾家荡产,聚集民间义军抗击外侮。南宋灭亡后,他守怀抱节,严辞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利诱。1289年4月,谢叠山在被关押的元朝大都悯忠寺绝食殉国。
[11]武氏:武则天。
[12]山家:指隐士或泛指僧人、道士。
[13]子瞻:苏轼。
[14]咲:xiào,同“笑”。
[15]嵚崎历落:比喻品格卓异出群。嵚崎,qīn qí,形容山势高峻,文中用的是比
喻义。
[16]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
[17]傥:tǎng,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18]如是观:见《金刚经》结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意思是说,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泡影和露水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来看待。不要执着地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要这样想才可以解脱,没有痛苦。“如是”,指示代词,即如此、是这样。在佛经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说的教义。

 

【译文】
       生与死道理相同,穷困与显达没有区别,哀伤和快乐均是本性。知道它们是从一处来而终将回到一处去,其实有什么呢?为什么要说悲伤、愉悦等来自于感情呢?其实是源自于本性。然而人类的感情和本性,往往牵系在穷困或显达上,寄托在生与死上。穷困与显达本来就有,生与死也属于常数,那我们还会因为这些而哀伤或快乐吗?所以我说:“生与死道理相同,穷困与显达没有区别,哀伤和快乐均是本性。”懂得这一点,那么这本书呢,也就值得我来说一说了。
       请允许我大体上谈一谈。本书首先选录《庄子》,是因为它超凡脱俗;继而录载司马迁的《史记》,是因为它文势雄健,倍受尊崇。其次选录战国诸策,来展示文辞章法的情致;及至楚辞各篇,来凭吊忠愤之人的哀伤。接下来,辑录一些怡情宕性的篇章,借古人来表达我的意思。从中选取一些篇章来谈一谈:晋魏时的名篇,如同从海上吹来的仙风;六朝时的佳作,恰似自空中飘落的雪花。王羲之清雅美好的情思千古绝唱,江淹独具匠心的创作曲高和寡。诸葛亮一门三代忠心报国,《出师表》贯穿金石令鬼神哭泣;关云长忠心义胆千古传颂,《辞曹书》裹挟风霜光照日月。英雄们的抱负大致相同。对于登坛结义与隆中献计的事情,好像都是冥冥中注定的。然而成与败的命运、幸运亦或是不幸常常令人叹惋。贾谊生在孝文帝年间,可是他谏言急切,也不免让自己受到伤害。假如他是生活在乱世的低层人物,该怎样痛心疾首呢?至于像孔融那样的乱世名流,陶渊明那样的高雅之士,他俩的文章,或清爽而雄健、或疏雅而通达,都各如其人。可他俩出入进退的选择,明哲保身的心机,大不相同,令人不得不首肯陶渊明先生了。至于《绝交论》的激烈,《吊战场》的凄惋,《报孙会宗》的慷慨而愤恨,《报任少卿》的宛转而伤悲,每每令读者心气难平。看了李康的《运命论》,差不多可以让人展开眉头了吧!文天祥杀身成仁,谢叠山从容就义,仅仅有《正气歌》留于世间,但就凭这一篇而使他们千古如生了。岳飞以后,陆秀夫以前,诗文词赋不少,可我们看到什么了呢?武则天因骆宾王的檄文而被讨伐,秦桧也在胡澹庵的文章下被斩杀,骆宾王和胡澹庵的文章可谓如风雷聚于笔端,似日月心中朗照了。这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啊!这期间,隐居者清淡旷达,漂泊者穷困愁苦。借景物来抒发情怀,用诗文来表达深意。这些本来就如仙家僧人的饮食一样平平常常,本来就是文人骚客的性情而已,哪一天能离得了呢?唐宋大家中,论气势充沛没有像韩愈那样的,论格调清雅没有像柳宗元那样的。对于韩愈,岂止《送穷文》等作品几十篇;对于柳宗元,岂止《钴鉧潭记》等游记几十篇呢!也可以说:只选取这些与我的集子适宜的文章,来表现它们冷露清月般的思绪,刻划物态的情致罢了。其他的,可另外编辑一个集子。不然的话,杨雄的《法言》、宣公的奏议,先秦诸子们荒诞怪异的文章,宋儒理学关于天地性命的书籍,怎么能装订在一起并成一个集子呢?
       大略说来,就我所选取的上面诸位君子的文章,有谁像才华俊美在峨眉、剑峡挺秀的那个人呢?有人称他文中之仙,有人称他眉山之秀,有人说他从禅宗那里获得了妙悟,有人说他在南海精通了忍受摧折的道理,这个人除了苏轼还会是谁呢?我选取苏轼文章共三十二篇,从《成都大悲阁记》开始到《赤壁赋》为止,与卷首的《庄子》遥相呼应。其它的都编入《四家集》中了。统编归类,共二十一卷,总计五百五十七篇,命名为《陶情集》。对呢?不对呢?从此以后,游历山水的时候就读读它,看见层崖绝壁瀑布飞流觉得都有灵性;听到花笑虫鸣好似都通晓禅宗的精髓,可以说这是参悟禅机了。风清夜静、月明星稀的时候读读它,看见那万里长天,涤荡我清雅美好的情思;看见那灿烂星河,引领我进入缥缈的境地,激起我吟诗作赋的兴致了。感伤悲壮、酒醉无聊的时候读读它,看到这些文章瑰丽奇异磊磊落落,如清风游动万物变化;看到这些文章形式完好内容精美,如电光激射水波流动,就可以消解忧伤了。况且,如果志在超凡隐逸,那么打开书阅读就会有出尘脱俗的念头;如果志在豪放豁达、不拘礼俗,那么打开书阅读就会有忘掉自我抛弃杂念的快活;如果志在理解玄学,那么打开书就会感知天动神行的变化。至于风雨阴晴的状貌,江海云物的奇妙,清风明月的遐想,高山流水的情致,都能通过阅读集子从不同的文章领悟于心,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
       啊!诸位君子凭着卓尔不凡的情致,充塞天地的才华、龙飞凤舞的文思、抑郁聊赖的状态,表达出来写成文章。而我呢,则凭一篇慷慨悲壮的记述呼应了他们。然后诸位君子的文思响韵,外在与我在纸上抚掌拍击的节奏相合,内在与我在心中的浩叹长歌同驻,而我的集子也编辑成功了。等到遐思停止,诗意收拢,那么我和诸位君子也都如云雾般迅速消散了。我自已尚且不知道说了什么,更何况是古人的文章呢?那就让它随炉烟消散,随烛光而融化吧。我这才彻底明白道:“生与死道理相同,穷困与显达没有区别,哀伤和快乐均是本性。知道它们是从一处来而终将回到一处去。”以前所谓的卓尔不凡或抑郁聊赖,其实有什么呢?按照这种说法推论,今天作这个集子,也算是多余之举了。将来还有出某某集子的人,开始做了却没有成功,如果成功了,也就可以作如是观了!

2022年7月23日 19:39
浏览量: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