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置考
在昔,郡县制置,皆有精义。稽[1]古者,考沿革而知政教,犹之循规矩于高曾[2]也。使下焉者,体帝王画土分疆以在宥[3]斯民之意;上焉者,体朝廷张官置吏以绥厥[4]兆人之心,则置不为徒考矣。
保安州为上谷东郡,古有涿鹿之名,相传为黄帝破蚩尤处。汉高帝五年,分上谷地为涿郡。武帝元封元年,分天下为十三部,郡属幽州部。其属县治以令,是州时为涿鹿县。唐穆宗长庆二年,改涿鹿郡为新州,领县四:永兴、矾山、龙门、怀安。武宗会昌间,改新州曰武定军,置团练使。昭宣帝天佑[5]十一年,改新州为奉圣州。石敬瑭割山后诸州[6],奉圣与焉。徽宗[7]宣和四年,金以奉圣归宋。六年,复陷于金。宁宗[8]庆元年,金升奉圣州为德兴府,置尹,领县德兴、妫川、儒山、望云、矾山。四年,元兵陷德兴,降府复为奉圣州,隶宣德府[9]。元仁宗延佑二年,割上都[10]之宣德府,并所属州县隶大都路[11]。顺帝至元四年,以地震,改宣德府为顺宁府,奉圣州为保安州。明太祖洪武二年,徙州民如居庸,郡县遂废,特遣将卒番守之。名宣德府曰宣府。永乐十二年,置保安卫于废州。十三年,复置保安州,移卫于漯家站,故其城以新旧保安名,而至今保安州为旧保安云。
【题解】
本篇选自宁完福本《保安州志》。“制置考”是旧地方志中一大门类,正如行文开头所言“郡县制置,皆有精义”,考察制置,可以知得失,明兴废。
【注释】
[1]稽:考核。
[2]高曾:高祖曾祖,意为祖宗。
[3]在宥:意为爱护。在,存、居。宥,yòu,宽容、饶恕、原谅。
[4]绥厥:教化安顿。绥,suí,安抚。厥,jué,顿也,见“蹶角受化”。
[5]昭宣帝天佑:李柷(zhù),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904~907年),在位三年。天佑,沿用唐昭宗李晔年号。
[6]石敬瑭割山后诸州:公元936年,五代•后晋石敬瑭为称帝,认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干爹,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十六州分别是:幽州(辽升为南京,亦称燕京,即今北京)、涿州(河北涿州)、瀛州(河北河间)、莫州(河北任丘)、檀州(北京密云)、蓟州(天津蓟县)、顺州(北京顺义)、蔚州(河北蔚县)、新州(河北涿鹿)、妫州(河北怀来)、儒州(北京延庆)、武州(河北宣化)、朔州(山西朔县)、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县马邑)。
[7]徽宗:赵佶(1100~1126年),宋朝第八位皇帝。
[8]宁宗:赵扩(1194~1224年),宋朝第十三位皇帝。
[9]宣德府:元中统四年(1263年)置,治宣德县(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鹿、蔚县、涞源、阳原、宣化、怀安及山西省灵丘等县地。
[10]上都:元上都位于今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始建于1256年,初名开平府。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为元朝的夏都。
[11]大都路: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大兴府置,治大都(今北京市),辖今河北中北部及北京市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置北平府。
【译文】
从前,郡县行政设置,都包含着精深的治国之道。善于以古为鉴的人,考察一地的制置变革,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施政教化的道理,这就跟从祖宗那里学习为人处事的规矩一样。让下面的役吏百姓,能够懂得帝王分郡设县存恤子民的圣意;让上面的臣子,能够体察朝廷张官置吏教化安顿国人的仁心,那制置就不会白白考察了。
保安州属上谷东郡,古时就有涿鹿之名。相传是黄帝打败蚩尤的地方。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分上谷一地属涿郡。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分天下为十三部,上谷郡隶属幽州部。所管辖的县设县令,保安州当时称涿鹿县。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把涿鹿郡改为新州,管辖四个县:即永兴、矾山、龙门、怀安。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改新州叫武定军,设团练使守御。唐昭宣帝天佑十一年(914年),改新州叫奉圣州。后晋石敬瑭割山后诸州,奉圣州就划给了辽国。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金国把奉圣州归还宋朝。宣和六年(1124年),奉圣州又陷落金国手中。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金国把奉圣州升为德兴府,设府尹治理,管辖德兴、妫川、儒山、望云、矾山五县。庆元四年(1198年),元军攻陷德兴,取消德兴府,又恢复奉圣州旧制,隶属宣德府。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割上都路的宣德府,连同所属州县划归大都路。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因为这一带发生了大地震,把宣德府改叫顺宁府,奉圣州改叫保安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迁保安州百姓到居庸关,郡县的设置便取消了,专门派遣军队筑番守卫。称宣德府叫宣府。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在废保安州设置保安卫。永乐十三年(1415年),又恢复保安州设置,将保安卫迁到漯家站,卫、州治所因此也用新、旧保安命名,直到现在保安州还称旧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