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庙”和“牛王庙”

首页    涿鹿故事    民间传说    “马王庙”和“牛王庙”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有些动物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你可知道,人们为什么偏要给马和牛建庙祭祀呢?
       先说说建“马王庙”的故事。
       远在五千年前上古时代,马就被人类利用。特别是在部落之间打仗时,马已被作为交通工具而服务。
       马是草食动物,个体高大,快速如飞,适应性强。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
       马不但吃苦耐劳,而且最有灵性,它能根据自身悟性来完成对同类及人之间的识别,尤其是对它好的主人,更是忠心耿耿,在所不辞,死而后已。因此,马素有“君子”的美称。
       马,从出生到死亡,不论是吃食还是睡觉,都是站着。除非遇到不测,有病或者死亡的那一刻,绝不会躺下。在古代,伴随人类战争,马在夜晚还自动承担放哨义务,一旦发觉有敌情,立刻嘶叫通报。公马更是勇敢,在抵御同类和野兽的攻击和侵袭时,总是冲锋在前,掩护群体。在人类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军人因为有马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有一次,黄帝率兵和另一个部落打仗,在被敌方追赶时,被打伤落马,眼看就要被擒,是他的坐骑白马立刻停步回身,用嘴叼起腰带猛地一甩,把黄帝放在背上,逃脱了敌人的追赶,平安回到大营。事后,黄帝为感谢白马的拯救,封坐骑白马为“马天君”,并在险些出事的地方建了座“马神庙”。因为白马救过黄帝,后人把“马天君”神化为人的形象:他头戴“五福冠”,右手拿着盘着小蛇的“方天画戟”,左手拿着一块三角形宝物,由于长有三只眼,能看透一切事物的真伪。传说,在“马神庙”“马天君”为主坐;而在“三官庙”(天官、地官、水官)里,则与温琼、赵公明、关羽,四人分站两旁为道教护法大神。尽管民间传说不一,但内容都在赞颂马在历史进程中立下的汗马功劳,所以时至今日,有些地方“马神庙”仍香火不断。
       如今,时代不同了,马的用途也有所改变。过去,马主要用来骑乘、拉车、耕地,现在这些都被机器化代替了,马除了用来产马奶和肉以外,马的皮、毛、血、骨、蹄、脏器等副产品也可综合利用。医药卫生部门用马的胃液、马的血清和“孕马血清”等生产生物制品。马的粪尿是最好的无污染有机肥料。据了解,“孕马尿”成了新的生物高科技产品原料。
马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其它国家也享有一定地位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马尼拉位于菲律宾共和国吕宋岛西南的马尼拉湾畔,是菲律宾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马尼拉的街道全是土路,经常降滂沱大雨,道路十分泥泞,当时汽车很少,主要靠马拉车运输。因为马在泥水里拉车,所以有人诙谐地称马尼拉的地名来源于“马泥拉”,意思是说,马尼拉是由于马在泥中拉来的结果。
       “牛王庙”的故事更是生动神圣。
       我们都承认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为什么有的传说,炎帝以及蚩尤都长着牛头牛的化身呢?
据考证,人们所以这样说,恐怕和刀耕火种用牛代替人力耕田有很大关系。
       炎帝刚开始播种五谷,用的是石刀、石斧,耕种十分困难。后来,在实践中发明了用木头制的“耜”等简单农具,烧荒后翻地播种。这样做,不但费力,进度也慢。
       一天,炎帝在和大伙一起开荒种五谷时,发现有一头牛将阻挡的一棵树顶倒,拖着奔跑,从中受到启发,就捉来代替人耕地。牛比其它野兽力气大,性情温顺,有灵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快被利用。这样做的结果,人便从苦难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
       牛也是食草动物,它一生适应性强,获取的少,贡献大。除了有力气,浑身都是宝。更重要的是,牛通人性富有情感,对主人忠心耿耿,需要时,明知有生命危险也在所不辞。历史上战争中的“火牛阵”就是它的突出表现。另外,养了的牛,一旦被迫(杀、或卖掉),牛有预感,离别时都要流泪,或痛苦的叫几声……
       正因为牛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做了重大贡献,因此便得到人们的崇敬。
        在广泛推行管种五谷过程中,炎帝最理解牛的苦衷,也最崇敬牛的奉献精神,因而把牛作为一种图腾,将牛神化,在各地建起“牛王庙”,炎帝为表示对牛的尊爱和敬仰,他头戴“牛头帽”参加庆典和祭祀活动。从此,民间便有了炎帝是牛头的传说。
        在南方,特别是西南一些地区少数民族,苗、藏、黎、土、傣等少数民族居多,他们使用牛来拓荒耕种的时间长,对牛更有一种特殊感情。后来,蚩尤又当了九黎族首领,所以也效仿炎帝“牛头帽”、扎牛角。有的地方不吃牛肉,以表对牛的崇尚。
       牛在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中,充当一支生力军。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是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养牛业非常兴旺发达。人口不到八十万,却拥有四百万头牛,人均五头,真可谓牛的国度。牛是这个国家人民的“命根子”,牛的数量就是财富的标志。因此,人们以“储存”牛的形式来扩大自己的财富。牛多,钱就多,社会地位就高。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整个国家上至总统,高级官员,下至记者,小职员,普通工人,都以各种方式在郊区,农村存养私人的牛群。每逢星期五下午,政府大小官员们带上家属出城,直到星期日下午,他们才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他们把周末和牛生活在一起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乐趣和享受。另外,博茨瓦纳还时兴,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要送给女方若干头牛作为彩礼……
       多少年来,尽管在很多地方“老牛用力刀尖死”,牛受到不幸的遭遇,但牛始终忠心耿耿。特别是现代,耕地实现了机械化,牛大部转向食用(肉、奶)发展,牛的贡献就更大了。虽然牛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最后是牺牲品,但牛在人的心目中一直受到尊爱,即使是以牛羊为食用的伊斯兰教的回族,在临宰杀前,阿訇都要念叨几句词语,各地的“牛王庙”仍香火不断,可见人对牛是多么敬重。有志的事业者,都在发扬拓荒牛的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年,
      牛马精神受称赞,
      刀耕火种牛出力,
      南征北战马争先。

                                           作者:丁奇璋,河北省怀来县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家口市作家协会会员
 

2020年3月14日 12:03
浏览量: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