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二帝的历史功绩及意义
郑洪春
一、炎帝的历史功绩
1、修火之利,以火德王
传说中的“钻燧取火”的火的发明者为燧人氏。但是火的广泛运用,以至于生火,特别是火引用到原始农业生产中去的“刀耕火种”应当首推炎帝。在当时原始社会,自下而上条件是特别恶劣,生活环境是十分艰苦的。在那样的艰苦生活环境下,原始先民学会取火并加以利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状态,是人们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和战胜大自然的一大进步。
2、始制耒耜,教民稼穑
炎帝发明制作了农耕工具——耒耜,在陕西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耒耜的木朽痕迹,因系木制,腐朽成灰。但它反映出炎帝时始作耒耜这一生产工具的事实。
在炎帝时代,发明了谷物种植。《管子•形热解》:“神农教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肥浇高下。”《礼记•外传》:“起自神农氏,始教民谷物。”
据《路史》上说炎帝“耕而作陶”,“埏植以为器”。炎帝实创制陶业,还制造出石制的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铲、石锛等,同时还有骨铲、蚌镰等。这与先民进行原始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手段。
3、尝百草味,发明医药
《帝王世纪》载:炎帝“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史记•朴三皇本纪》炎帝“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未知药是,乃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口尝而亲身试味,一日之内而遇到七十毒,甚或一日百死百生,所得药物360物,以应天数。后世之人,传承作书为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
医药的发明,为原始先民们解除疾病的痛苦,从而增强了先民身体素质和与大自然的抗争能力。
4、织麻为布,成作衣服
《商君书•画策》:“神农之时,男耕而食、妇织而衣。”炎帝时,发明了纺织术。仰韶文化晚期陶器出现了细绳纹,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陶器上普遍装饰为绳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纺织工具陶纺轮,石器轮、穿梭工具有骨针、骨梭、骨锥等缝制工具。
二、黄帝的历史功绩
1、《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艺五谷”,即播种五谷农作物。
2、《白虎通》云:“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
3、《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与荆山下。”即黄帝时开采铜矿冶铸,并发明了冶金术。
4、《史记•历史》:“黄帝考定星历。”说明黄帝时即开始制定天文历法。
5《说文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即黄帝时期史官仓颉创造了始文字。
中华文明起源于龙山文化时期晚期,笔者在拙文《试论龙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一文中认为,文明社会主要城堡、文字、青铜制造,在龙山文化晚期,即黄帝时期都有出土,据此,我认为龙山文化晚期,即黄帝时期,即进入文明社会的初级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有56个民族都不同程度对中华文明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炎黄二帝时代,中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无数部落,但只有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落是中华民族的主体。而汉族在历史上形成较晚。所以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这是毋庸置疑的。
炎黄二帝时代,为了本部落的生存,不断向外发展,涿鹿、阪泉战役就是向外发展的产物,蚩尤部落大体居住在今山东、江苏北部一带地区九黎族首领,他联合80多个小部落组成联盟,相继兼并了周围附近部落后,向北发展,进入黄河中游地区,遇到了由渭水向东发展炎帝部落而发生冲突,结果炎帝族部落败北,被驱逐到桑干河流域。炎帝并不甘心失败,炎帝凭借他与黄帝族的关系,向黄帝求助支援,炎黄两部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蚩尤。当蚩尤率其联合部众向空桑(今河南开封陈留镇)进发到涿鹿(今涿鹿县)时,黄炎二帝联合部落向蚩尤九黎族落发动猛攻,涿鹿一役,蚩尤战败被擒杀身,结果以失败而告终。黄帝族遂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先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战争是一种人类交往行为。”在炎黄时代,民族林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变迁,氏族部落之间通过流血的战争和不流血的交往,通过联姻通婚与为互相渗透,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炎黄二帝两个部族集团关系比较密切,早通婚姻,文化互相影响、交融,共同创造和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进步。姜、姬两部族正是在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各自部族具有特色的个性文化类型。氏族间互通婚姻,政治上、军事上结成联盟,从而逐渐形成为华夏族主体,为东夷、苗蛮三部族组成中华民族主要部分,而炎黄二部族是起核心作用的。所以说,炎黄二帝不只是汉族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炎黄二帝是开拓者和奠基人。炎黄二帝的精神,作为一种古老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其精神内涵,也随之不断的丰富和扩大,它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人文品格,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之魂,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尽管民族学和历史学已经证明华夏民族并非单一祖先,但是,后人一直把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兴始和统一象征……这种发端于上古,绵延数千年的观念,成为不同时期,来源于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共同具有民族意识”。从而炎黄文化“成为一种反映民族共同感情的纽带,体现和包融了华夏民族形成一个统一性的自我意识”正因为如此,数千年来“尽管各民族之间或民族内部,产生过矛盾、冲突,以至于战争,也曾造成国家分裂和地区之间的政权的对立……但是,统一时间长于分裂时间,而且越到后来,统一时间越长,统一局面越巩固。”这正是炎黄文化核心的体现。
(郑洪春:中国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
一九九五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