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是信史 帝都在涿鹿

首页    古蕴涿鹿    当代文集    黄帝是信史 帝都在涿鹿

李先登

 

       根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是中国古代五帝之首。姓公孙,名曰轩辕,邑于涿鹿之阿。黄帝一生有两件大事,其一是经过阪泉大战,打败了炎帝,从而建立炎黄联盟。其二是经过涿鹿之战,擒杀蚩尤。以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
       根据多年来史学界的研究,黄帝所处的时代大约距今4000年前,处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即中国古代文明的前夜。黄帝打败炎帝、建立炎黄联盟并擒杀蚩尤以后,统一了中国古代自然优越、文化发达最早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黄帝(确切地说是炎黄蚩尤)的统一,又促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更迅速地向前发展。经过五帝时期的发展,终于在距今4000多年前进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也就是说,黄帝的统一,使华夏文明初曙,进入了文明的前夜,并为尔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即为后世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言而喻,黄帝的统一对于后世中国古代文明的出现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伟大意义。因此,黄帝受到了中华民族历代亿万子孙的极大尊敬和崇拜,不但被尊为“帝”。而且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正因为如此,至今海内外的华人皆自称为“炎黄子孙”,以表达对于黄帝、炎帝和蚩尤的认同、崇敬与自豪之情。
根据多年以来中国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记载、发现与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古代历史一样,都经历了传说时代,西方或称之为英雄时代。
       具体来讲,我们认为,首先,黄帝是信史。黄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是距今约5000年前主要居处于今河北省北部(包括北京市)地区的黄帝族的领袖,并且经过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成为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部落联盟的盟主,他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入文明的前夜。并且,我们认为,汉代司马迁在写作《史记•五帝本纪》时,曾“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亲自到黄帝等五帝当时居处活动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并与汉代时尚且存在的古代的文献记载《大戴礼记》、《孔子家语》等互相印证,然后,“择其言尤雅者”,写成了《史记•五帝本纪》。其写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其记述基本上是可靠的。这些情况,司马迁也早已在《史记•五帝本纪》最后的“太史公曰”中作了说明。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学界的疑古派对于黄帝及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曾加以否定。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古代“东周以前无史”。我们认为,疑古派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因此,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献的批判也必然是否定过头的,他们对于古史传说时代的批判也必然陷入了“将小孩与洗完澡的脏水一起泼掉”的错误。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一方面要批判地继承疑古派对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清理的有用成果,而更主要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把被疑古派否定的真实的中国古代历史及其文献记载重新肯定下来,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新史学。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于黄帝的古史传说时代予以重新的肯定。这也是学术发生“否定之否定”的必然途径。
       其次,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也有力地证实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客观真实存在。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大地至少从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时代已有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劳动生息。从此以后,中国大地一直有人类在此居住生产、创造历史。尤其是到了距今5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时期,即古史的传说时代,即中国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时代,我们祖先经济文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磨光石制生产工具斧、锛、刀、镰的制作技术及锋利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耜耕农业有了新的发展。铜器冶铸也有了发展,达到了金石并用时代的高峰,晚期在先进的中原地区则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初期。制陶业更达到了原始社会的最高峰,采用还原焰烧制黑陶与灰陶。所有这一切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组织已发展起来,成为当时社会历史的主要内容。因此,部落联盟普遍出现,社会历史发展进入军事民主制时期,即已达到了文明的前夜。这一切也正与上述《史记•五帝本纪》等所记述的黄帝时期的历史情况相符合。即黄帝是信史,是否定不了的。  
       上述黄帝时期的两件大事,一件是与炎帝之间的阪泉之战。根据河北省涿鹿县的实地考察与研究,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西南上七旗村口,位于黄帝城遗址西南3公里处。另一件是黄帝在涿鹿之野擒杀蚩尤。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服虔曰:“涿鹿,山名。”因此,涿鹿之野应即涿鹿山下平野之地。又据《汉书•地理志》:“上谷郡,(秦置)……县十五,……涿鹿。”应劭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那么,秦代所置之涿鹿县当然与涿鹿山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司马迁在写作《史记•五帝本纪》时所述的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涿鹿之野,自然指的就是自秦代以来的涿鹿县所在的地区。而自秦代以来的涿鹿县之所在,根据学术界历来的研究就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城东南的矾山镇地区。这一点不仅在学术界没有歧义,而且业已被建国以来的考古调查所证实。这就是《大明一统志》等古代文献记载的位于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矾山镇三堡村北的“轩辕(黄帝)城”遗址。根据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的考古调查,城址位于涿鹿山北面的一个黄土丘陵之上,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510一540米,东西宽450一500米。城墙夯筑,残高3—5米,底宽10米,上宽2.5米。从城墙夯土的包含物及夯筑特点来看,为战国时期所筑。城内地面散布有丰富的战国及汉代的筒瓦、板瓦、兽面纹瓦当等遗物。说明此城始建于战国,沿用至汉代,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当为秦汉时期涿鹿县城之所在。
不仅如此,在历次的考古调查工作中,在黄帝城遗址内还采集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石铙、细石器、蚌器以及彩陶盆、钵、绳纹陶鬲、陶斗、篮纹钗形器等。说明这里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起就是一处重要的先民集居之地。尤其是作为军事首领权力象征的龙山文化石钺的出土,与黄帝所处的时代和性质相吻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黄帝城附近的黄帝泉、蚩尤城、蚩尤三寨、蚩尤泉等历史文化遗迹,我们认为黄帝城遗址可能就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邑于涿鹿之阿”之所在。如果今后能开展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予以最后确定,那么,黄帝城就是中华第一帝都,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而且在世界古代史上都将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既然炎黄阪泉之战及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都发生在今河北省北部地区,既然黄帝之都在今河北省北部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既然居处在今陕西等省的炎帝族以及居处在今山东地区的九黎族蚩尤的都来到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与黄帝族大战,那么,显而易见,黄帝族当时主要居处在今河北省北部地区,这才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真实的情况。
       关于黄帝族主要居处在今河北省北部(包括北京市)地区,还有其它的重要证据。首先,周武王伐纣以后,除分封同姓诸侯以藩屏周以外,还分封了一些古代著名的各族之后。如封商人微子于宋(今河南商丘地区),即将商人的后裔分封于商人的老家。而据《礼记•乐记》记载,周武王又“封黄帝之后的于蓟”蓟在今北京市城区附近。这就说明直至西周时期黄帝族仍然居处在今河北省北部(包括北京市)地区。那么,这自然也有力地说明在古史传说时代黄帝族主要居处在今河北省北部(包括北京市)地区。
       再有,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今北京市平谷县山东庄有黄帝陵与黄帝庙,这也是黄帝族原来居处于今河北省北部(包括北京市)地区的重要证据。
       此外,黄帝都涿鹿,除上述“轩辕(黄帝)城”的考古发现以外,还有一些考古文物的发现可以为证。根据建国以来河北省及张家口地区、涿鹿县文物部门进行的考古调查,在涿鹿县及其西邻的蔚县均已发现了距今6000年至4000年的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例如在涿鹿县城南30公里下水磨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在距下水磨村0.5公里的一个土岗上,清水河在遗址北面自东向西流过。遗址上发现有灰坑等,出土有泥质红陶钵残片等。又如在涿鹿县城东南15公里的龙王塘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在村西约100米,北临桑干河,面积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375米。龙山文化遗址被压在汉古城之下。采集的遗物有石斧、石纹轮、泥质红陶篮纹陶片、泥质黑陶磨光陶片、夹砂灰陶绳纹陶片等。又如在涿鹿县城南约15公里的西湘广也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在村西北0.25公里处,南邻小沙河,西靠通往县城的公路。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300米。遗址亦压在战国至汉代的城址之下。采集的遗物有石斧、石凿、石环、石镞及泥质灰陶篮纹陶片、绳纹陶片及蚌器等。此外,在涿鹿县城西南蔚县的三关、四十里坡、庄窠、筛子绫罗等也发现了大面积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上述这些遗址均位于桑干河南岸坝下半山区,均属于古代涿鹿范围之内。上述这些考古发现有力地说明今天的涿鹿县很可能就是古代黄帝族活动的中心所在。
       总之,我们今天研究黄帝,恢复黄帝为信史、帝都在涿鹿,还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客观的真实面目,其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为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李先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2020年3月14日 13:01
浏览量: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