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 美丽的世外桃源
溪源,一个偏僻小山村,名不见经传,倒显得宁静致远,别有一番风味!
溪源,溪水之源,水成溪、溪水潺潺,长流不断。溪源的水沿着山沟,缓而不急地向下游流淌着,滋润着这里的山、地、人。
溪源村,位于涿鹿县武家沟镇。涿鹿,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涿鹿开文明鼻祖。涿鹿大战,合符釜山,龙之图腾,文明薪火,均是在涿鹿发生的中华重大历史事件,不可不让人景仰。涿鹿,天下好地也。桑干河、洋河,两条流域千里的母亲河汇聚于此,浚湍激流,倾泻涿鹿沃野,使涿鹿成了塞外有名的鱼米之乡。
桑干河,发源山西、流经河北,入涿鹿境内武家沟段20公里。武家沟山高峻崖,桑干河水穿谷跃涧,一路向东奔入渤海。
溪源,位于桑干河武家沟段东段,属桑干河出山入川之口。河水流经此段,河面渐宽,河水水势变缓平流。过去,常有武家沟渔民撒网捕捞,也有附近村民乘船过河到县城购物、探亲访友,河上舟楫不断。试想,有一武家沟人,撑船沿河捕鱼,船行溪源附近,拨开丛茂苇荡,发现由一山间透空径道,捕鱼者弃船沿路向里探去,噢,这里完全呈现出一个世外桃源之地,溪源是陶渊明笔下的又一“桃花源”吧!
写这篇小文,生发于两个缘由:一是溪源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们在闲暇之余去寻求自然、陶冶性情、排除城市钢筋水泥高楼丛林的压抑和缓解现代人紧张急促的生活方式,使你全身心放慢下来,回归享受于大自然之中。二是溪源之地方,确有世外桃源的意境。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记述的是武陵人的故事。桃花源地处“武陵源”,溪源地处“武家沟”,地缘虽相距甚远,但两地地名均“武”字打头,除去两地字意巧合之外,倒是两地地形地貌、人文世俗有相似之处,更增添了溪源世外桃源之意境。
驱车由涿鹿县城向西,沿去武家沟镇的公路,行至长疃村西,向南一条小路,沿小路上桑干河小桥,便进入了溪源村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绿油油的芦苇,这片芦苇古老而又年轻。古老,它是哪年哪月就生长在这里,无从查考,但它一定用生命记载着古老的桑干之水,是河水让它生生不息;年轻,这片芦苇年年翠绿,冬枯春发,夏长秋黄,年复一年,永远显得那么年轻有活力。这片稀有的芦苇荡给人们带来的是桑干河的记忆,带来的是在塞外竟然还有茂盛的水生植物;尤其是在当今生态恶化,河水断流,自然降水锐减情况下,这片芦苇能坚强生长着,且新鲜而又养眼。每到春发夏长,就会有大量的游人来此赏青,特别是每年端午节前,此苇叶成了人们求购的好东西。争购此苇叶,一说叶面肥大,盛米多,而易于包裹;也有说此叶包出的棕子香纯有味道。每到五月端午,为了防止因大量采劈,当地农户只限于少量供市,有意识地保护其免遭人为的破坏,这也是此片芦苇长势良好的原因之一。
沿山间道路,可驱车、可步行,半路上大秦铁路横贯其间,两山间架起一道铁路桥涵,涵洞倒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之感。行人穿过桥涵,回头观看,来路已被两山锁住,山前景物已被高山遮挡,仰望四周,身感已进入了另一境地而与外世隔断。这是溪源村村前的一片农田,田地层叠起伏,田里种植了当地的各种植物,特别显眼而又高出其它植物的仍是一片芦苇,让人生疑的是怎么会在这么一块沟壑不平、又无河渠之地长出了一片茂盛水生植物?啊,原来是在这片沟坡之中流淌着一股清溪。是水的力量让这片隔世僻壤生物有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溪源,春来,满坡葱翠;夏日,谷黍茁壮;秋来,遍地金黄;冬天,银装素裹。这里,高山遮掩,天蓝水清,鸡犬相闻,农耕柴桑,这就是我们梦中的“世外桃源”。
溪源村,就生在这大山的怀抱里。它奇山异水,人杰地灵,绝非一般的村落。
步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溪水池、龙王庙、青砖围墙。溪水池人工垒砌,形似自然山水景观。池内溪水长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是这股清泉滋养了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溪源村也因溪水之源而得名。坐落在村头小山包上的龙王庙,古朴、宁静,给初来乍到的人们一种深山藏古寺、仙人离凡尘之幽感。寺庙虽小,古松翠柏昭示着历史的陈古,红墙琉瓦彰显了建筑之精华。庙宇依山而建,山做庙基,庙居山包之上,人们站在山下,仰视庙宇,如观天上楼阁亭榭,神韵无穷。攀山而上,行五十余米,便踏入庙门。庙门坐东朝西,院内四合院式,正面大殿雄居,周围附宇围拱,神圣而又庄严。据说此庙几经毁损,但也一直毁而重建,香火不断。按照当地村民讲,龙王庙是风水寺庙,是龙之居所,是龙王保佑了溪源的溪水长流不断,不管是真是假,溪源村倒是因为这座寺庙而显得更加神秘悠然。
古郡涿鹿八景之“龙门叠翠”、“笔架彩霞”就坐落于溪源村。溪源除风光秀丽的自然美景外,其历史文化也非常厚重。
沿村东向南,首望眼帘的是龙门。龙门,巨型石壁间开一山门,石高30余米,右侧石壁有一石洞,传说是龙洞。据考,在开龙门之前,溪源的龙门瀑布就在这里。过龙门,是一山间凹地,右侧坡上,是明清时期的“龙门书院”。作为溪源的书香之地,虽无贤达贵胄留名,但有书香敬学传世。距离龙门书院旧址北30米,龙门山上建有“魁星楼”。魁星楼,“魁”寓意第一,即旧学学子在乡试中拔得头名,据说凡拜此楼者,一定有好的运气。延续了多年的风俗,现在依然有诸多考生及家长,在大考之前到此寄予希望。但凡平时学习用功,加心诚美好的孩子,一定能够考出个好成绩来。所以人们认为,拜魁星者必然有个好结果。魁星笔架点状元已成为千古佳话,溪源鲤鱼跃龙门成就学子梦圆,魁星楼,吉祥如意之楼。楼起龙门山巅,两层楼阁,画梁雕栋,斗拱飞檐,登楼凭览,景象万千,绿水徜徉,青山环绕,魁星高照,溪源兴盛。龙门、鲤鱼、魁星、笔架,溪源村真是文化奇地、风水宝地!
溪源的“龙门叠翠”应该说是此地的显著地标。龙门瀑布,就坐落在龙门之南的悬崖峭壁间。游人入龙门处,可见溪水沿山涧奔下,耳听哗哗水流轰鸣,再稍向前,只见洪流奔泻,一瀑布水帘挂于山间,如银河落涧,这就是著名的龙门瀑布。龙门瀑布,源于四顷梁村的五福泉,以及附近几十个地面涌泉。四顷梁村,居于溪源村上游700米处,是历山脚下的一小山村。四顷梁虽距下游溪源村几百米,但高差在一百多米间。涌自四顷梁的泉水,首先是在四顷梁村下形成了一个湖泽。山湖周边,除有自然泉水汇集外,周边其它山梁流经下的雨水也汇聚到湖中。湖满水溢,湖水沿北侧低凹处流下陡峭的山崖,随着山形形成了三级叠瀑,古人誉为“龙门叠翠”。五福泉、龙门湖、龙门瀑布,在不足千米的地带内形成了山水奇观。古往今来,有多少乐山乐水的游客,被山水陶醉,被美景迷恋。清朝广信知府朱维雄诗云:“瀑布飞来万斛珠,层层曲磴泻葫芦。登龙不羡青州宁,点额如披碣石图。暑重凉生冰雪谷,冬深寒铸水晶壶。少年载洒曾经赏,回溯风情快舞雩。”古时美景今朝还在吗?告诉诸官:古景虽为旧时意,今日旧意依然存。虽然泉水小了,湖中水量少了,夏秋时节,充沛的雨水不断补湖,湖水通过管涌穿坝流出水库,仍然在水坝中部有一股清流倾泻而出,形成了新的瀑景。
溪源村,文化之地,除鲤鱼跃龙门、魁星楼点状元的美好愿景外,在村的西边有一座形似笔架的山峰。此山紧临溪源,山顶突出三个高大透空山头,中高,两低,如文人笔墨后搁笔之架,非常象形。笔架山,由于其高大凸显,只要站在正视面上,几十公里之外尽收眼前,成了古今涿鹿的一大美景。古有颂笔架山诗云:“山如笔架露锋芒,霞彩烘蒸万丈长,管子城头呈秀色,中书阁上炯文光!祥云冉冉昭蓬岛,化日融融动朔方。绝顶高秋凝望处,手披云汉抉天章!”
溪源村山水相依,水美山也美。村南历山是虞舜躬耕的地方,有名的二十四孝“孝感动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四顷地”,历山半山腰一块平平整整的山地。此地,非常神奇。说神奇,一是在历山的半腰间,竟然有一块480亩的平坦、方正的耕地,按照常理,在高山峰间怎么会有地厚土肥之地,实属奇怪,无从解释。二是这块土地是我们的圣人老祖虞舜生活耕种过的地方。虞舜生长在这里,长年躬耕于历山,由于其孝德致诚,感动了大象小鸟,大象为其耕翻土地,鸟儿为其拔除杂草,他的孝德感动了上苍,成了帝位的继承者。有关尧舜帝的故事,在溪源附近有诸多传述。在溪源村南,历山脚下,就有保岱的舜都城。当踏上历山眺望,涿鹿大地仿佛置于人间天堂间。东望渺渺桑洋河川,两条白练洒落其间,宽广的农田整齐绵厚,簇簇树木点缀原野,片片红瓦村舍镶嵌大地,更有那涿鹿县城矗立着座座广厦。遥望远方,桥山、灵山、涿鹿山、小五台山尽收眼底,官厅湖畔清晰可见。登历山,看到的是无限的美景,闻到的是扑鼻的清香,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溪源真是一个值得在闲暇之余去寻求自然、陶冶性情、排除城市钢筋水泥高楼丛林的压抑和缓解现代人紧张感的地方,这里,可使你全身心放慢下来,回归大自然之中。溪源也确有世外桃源的意境。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记述的是武陵人的故事。桃花源地处“武陵源”,溪源地处“武家沟”,地缘虽相距甚远,但两地地名均“武”字打头,除去两地字意巧合之外,倒是两地地形地貌、人文世俗有相似之处,更增添了溪源世外桃源之意境。
溪源,风光如画,文化宝地,是这里的山水世俗如桃花源里一般风情。随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实施,这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丽乡村给游人提供了一块休闲怡神的好地境。
溪源,风吹古刹,古柏风瑟;龙门开山,瀑布垂帘;湖光山色,绿藤绕涧;魁星笔架,拜学圣地;民淳德厚,世外桃源!
田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