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千古文明开涿鹿

首页    要闻资讯    长镜头|千古文明开涿鹿

河北日报记者: 刘采萍 王雪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五千载巍巍华夏,荣光遍写神州大地。

涿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涿鹿故事里,蕴含着中国历史长河奔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珍藏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壮大发展的密码。

“千古文明开涿鹿”,这一论断出自陈穉常先生力作《中国上古史演义》第二回的标题,并得到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肯定,是学术界研究“涿鹿”在中国上古史中地位的重要参照。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开篇即叙黄帝事,而黄帝的功业之一,正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以及“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有此记载之后,发生在“涿鹿之野”“涿鹿之阿”的故事,成为中华文明叙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和现代考古学兴起,揭开古史传说时代的“神话面纱”,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的新视野下,挖掘、梳理沉淀在涿鹿古老历史中的文明信息,完善我们对于“中国久远的历史里面最前的一个环节”(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的认识,成为令人期待的新课题。

“上古大战”也是文明催化剂

涿鹿县矾山镇,距涿鹿县城40余公里,辖区内有黄帝城遗址,相传为黄帝擒杀蚩尤后,“邑于涿鹿之阿”的“华夏第一都”。

6月3日至4日,国内历史学、文献学、神话学、文化传播、文旅融合等领域的40余位学者,齐聚涿鹿县矾山镇,召开“千古文明开涿鹿——2023中国·涿鹿炎帝黄帝蚩尤历史文化论坛”。学者们探源溯流,用丰富的学术见解,不断填充和完善着“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

围绕着“涿鹿”的诸多史学之谜中,最迷人、最复杂的莫过于“涿鹿之战”了。关于这场传说中的“上古大战”,究竟打没打、何人打、在哪儿打、结果如何等问题,自然也是本次论坛上学者们聚焦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宋振豪,对涿鹿的关注由来已久。在他看来,张家口市涿鹿县及其周围地区,地处蒙古高原东南缘坝下及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相交的山前草原过渡地带,是古代人类南北东西纵横交流融汇的重要活动舞台。在此发生的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汇,并最终促成了炎黄等联盟关系的形成。因此,这类战争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有推动文明进程的作用,由此成为中华民族融合的动力。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勇向论坛提交的论文标题即为《涿鹿征战与文明开篇》。他用丰富的历史资料证明了在炎黄时代,华夏、苗蛮、东夷有着较为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而涿鹿大地则是炎黄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也是当时多民族往来和政治角力的中心区域。

杜勇指出,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和政治重组,不同民族间的交融更加密切,逐渐出现了在民族认同基础上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推动国家形态的发展,进而形成多元一体的政治共同体——中国远古文明从这里开篇以后,才走上了历经五千年艰难曲折而始终不曾中断的伟大历史进程。

中央民族大学李俊清教授用“百川入海”形容中华民族形成早期的特点,他指出,这种融汇的前提,正是“满天星斗”的部族不断地交往、交流和交融,“和”“合”“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必然路径。

“黄帝、炎帝和蚩尤之间的碰撞交融,是最重要的第一个。从此意义上讲,‘千古文明开涿鹿’是有道理的。”李俊清如是说。

中国“英雄神话”如何形成

涿鹿不仅仅有黄帝泉,矾山镇龙王塘村,还有一眼名泉——蚩尤泉。蚩尤泉旁边原有古树四株,现余三,树龄均在千年以上。

蚩尤不仅存在于史籍和传说中,也并非只有一种桀骜不驯、祸害四方的形象。在涿鹿,目前保留着23处遗址遗迹,蚩尤的“身影”在其中时有体现,比如蚩尤泉、蚩尤寨、蚩尤坟等。

“蚩尤的形象具有多样性,并不仅仅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指出,涿鹿地区丰富而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特别是作为“一体化文明起点”的这一突出特色,非常值得挖掘和保护,而保护的前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与多样性。

“就如同蚩尤这个人物,他在南北方传说体系中,形象可能是不一样的。在有些地方,他甚至被奉为金属兵器的发明者和‘战神’。既然如此,我们也有必要恢复对他比较全面的认知和叙述,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融合与理解。”徐义华在学术交流中这样总结。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湖州学院教授李学功,以黄帝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形象演进过程,说明了先祖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性。

李学功认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特点之一,即重视人文化成、重视历史借鉴。

“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由来的一种集体性记忆,经过千秋百代国人的传承、弘扬,早已成为国家历史建构的文化起源认同和民族根脉认同。”李学功进一步解释,蚩尤虽然败亡,但在历史和传说中,依然被兼容并包,甚至转化为华夏族不死的史诗英雄。因此,司马迁以“涿鹿之战”为《史记》开篇,反映了他的一次重要知识发现——这个知识发现的意义在于,以此揭开黄帝战败蚩尤的意义,归其要旨就在“大一统”,在于民族凝聚力精神的锻造。

“文明探源”怎样面向新时代新问题

“我不是历史学家。”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连山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以涿鹿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论坛。他在学术演讲一开始,就给人设下悬念:

“如果不考虑司马迁写的涿鹿之战是否真的发生过——把真实性问题悬置,我们如何看待古人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和意义?”

陈连山教授没有被困扰史学家们的“真伪”问题所阻碍,在于他采用了神话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涿鹿之战”的语境化解读,通过追问神话时代先民为何采取如此叙事,从而搜寻到更多背景式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黄帝神话中关于风伯、旱魃等的传说,往往透露了当时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点和模式。

如此另辟蹊径的探索,为其他学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刘国忠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程薇,带来了关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之《五纪》的研究材料,一发表就引起了论坛学者们的关注。

程薇介绍,“清华简”仍在陆续整理和报告中,与黄帝蚩尤有关的这部分内容为第11辑。刘国忠教授称,这些竹简的内容涉及黄帝“新的故事”,但深奥难懂。仅从目前理解的部分看,有一些内容与传统材料差别较大,尚待仔细研究、考证。

“今天的历史学研究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利用史料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古籍文献仍然发挥着基础作用,其他种类的史料,如考古遗址与文物、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通过科技手段检测与统计的样本数据,等等,也大量应用,因此引发了文理交叉多学科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新潮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研究所《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苏辉呼吁,当代历史学者应当为这些方法和资料“预留”研究方向。

“尤其是涉及文明探源这样复杂而系统庞大的课题,除了在搜寻史料上继续深入以外,研究者需要而且可以开拓视野、转换角度,引入新的方法、路径和手段,从而提出新的课题和思路。甚至可以发挥大数据分析、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等现代技术的优势,开拓出前所未有的领域。”苏辉期待地说。

讲好“涿鹿故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长河,一路奔涌。五千载巍巍华夏,荣光遍写神州大地。若不深入理解如此之中华文明,又谈何“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涿鹿故事”是这连续性的源起的重要部分,在这些故事里,蕴含着中国历史长河奔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珍藏着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壮大发展的密码。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它的光彩,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讲好中华文明史上的“涿鹿故事”,不仅要有科学的、扎实的学术研究作基础,更要找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路径,让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全面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此,张家口市和涿鹿县借举办论坛的机会,不仅设立学术交流平台,还打造了以涿鹿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为主题的文旅产业研讨平台,邀请国内多位业界“大咖”,为涿鹿文旅融合建言、支招。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教授指出,涿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应该避免粗放的唯景区建设观念,多在市场匹配和产业链完善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文旅创新、文旅融合,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广大游客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更多让旅游者能够触摸、能够理解以及能够形成场景化的文旅项目。

“要牢牢抓住涿鹿位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关节点这个抓手,充分利用好河北正在大力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旅游品牌的有利时机。”浙江工商大学的徐日辉教授分享了他在多个旅游城市所做的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并对涿鹿深度文旅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引起了张家口市和涿鹿县文旅产业领域多位业内人士的共鸣。

听取了专家意见和建议后,涿鹿县文旅产业有关领导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坚定文化自信,发掘涿鹿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核心内涵,阐释好涿鹿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形成标识、中华民族形成标识的精神价值,讲好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争战融合的涿鹿故事,展示涿鹿丰富的文化底蕴,助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千年黄帝泉,依然汩汩喷涌。泉边古树挺拔、郁郁葱葱,泉水依然滋养着附近良田沃野和人们的幸福生活。它奔流不息、活力惊人,正如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邃、博大和生动一样,奔向未来。

稿件来源:河北日报

2023年6月22日 21:40
浏览量: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