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是故乡》取景涿鹿,央视热播!

首页    要闻资讯    《青山是故乡》取景涿鹿,央视热播!

       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青山是故乡》自2025年3月31日于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收视率一路攀升,引发观众热议。该剧在涿鹿县辉耀镇鸦沟村、岔道村等地取景拍摄,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思想,将镜头对准农村土地流转与绿色农业发展,通过董家三兄妹在亲情方面的抉择以及创业的经历,描绘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

  聚焦返乡创业,深刻诠释绿色理念

  《青山是故乡》由刘洋执导,郝国忱、田德中担任编剧,褚栓忠、梁林琳、乔大韦、刘园媛、罗京民、花菲等众多实力演员领衔主演。

  该剧以主人公董大林(褚栓忠 饰)放弃在外打拼回乡创业、为父母养老为主线,讲述了他带领村民发展绿色种植、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剧中,董大林面对土地流转、传统农业转型等现实问题,始终坚持“绿色无公害”理念,与一心逐利的土地承包商展开激烈交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剧中董大林的这句台词,深深触动了观众。他不仅是传统农民的缩影,更代表了新时代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创新。在推广绿色农业的过程中,他不仅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大家放弃短期利益,还得处理家庭内部产生的矛盾——弟弟董二林(乔大韦 饰)和弟妹陈玲(刘园媛 饰)更希望通过土地流转获取高额租金,而董大林却秉持“人要是对得起地,地就对得起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该剧通过展现董家三兄妹在面对利益和亲情时的不同选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土地和谐共生的理念,书写了关于故乡、亲情与时代发展的动人诗篇,展现出当代农村在城市化浪潮冲击下的挣扎与蜕变。正如剧评人所说:“《青山是故乡》不仅有写实的农村生活,还蕴含着一股浪漫主义精神——让所有乡亲都能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想。”  

  涿鹿取景,真实还原乡村风貌

  值得关注的是,《青山是故乡》原名《温暖的土地》,拍摄于2018年,积压七年后登陆央视一套。该剧的拍摄地主要集中在涿鹿县,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为剧集增添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2018年6月底,剧组外联部来到涿鹿县踩点。在当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全力协调下,涿鹿县的多个地方被选作该剧的取景地。其中,辉耀镇的鸦沟村(剧中为崖沟村)成为主要拍摄区域,村里的诸多场景,如农户室内的生活场景、村里的街道、广场和农田等,都原汁原味地出现在剧中。此外,辉耀镇岔道村的农家、涿鹿县政府与辉耀镇人民政府的部分场景、保岱镇甘庄村的街道,以及县城里的个别饭店、大酒店、小区等也都被纳入取景范围。

  “剧组踩点两个月,9月份开机,一直拍到12月份。”鸦沟村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宋雪飞和妻子从前期选景、道具准备,到挑选群众演员,全程为剧组拍摄提供协助。

  “因为家中布置和剧情相似,所以剧组来的时候第一眼就看中了我家。”在剧中,宋雪飞的家被设定为大姨家,屋内陈设基本未作改动。当时拍摄的是大姨家办喜事的一场戏,他孩子的卧室在剧中被用作大林儿子董鹏女朋友的卧室。

  宋雪飞的妻子负责统筹群众演员的拍摄工作,每天都全程跟组。她每天都要根据剧组拍摄需求,联系筛选群众演员。规模最大的一场戏组织了200多位当地村民参与,日常拍摄也有二三十位村民参与其中。她表示:“看了剧本觉得和我们农村生活一模一样,像田间劳作、村民议事、家庭矛盾等情节都很真实。”宋雪飞和妻子也过了一把“演员瘾”,宋雪飞在剧中还有一个特写镜头。他回忆说:“当时拍摄的场景是正在喷农药,主人公董大林提倡无公害种植,过来制止,上演了一场对手戏。我站在大桥上说‘赶快给陈总打电话,叫他找人摆平。’”

  目前,《青山是故乡》仍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剧中崖沟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而涿鹿的地域风光与人文风情,也随着这部作品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 记者 李晓利

2025年4月24日 16:29
浏览量:0

栏目导航